表示熱軋無縫鋼管縱軋的基本變形參數是什麼?
因為鋼管縱軋有相當一部分壓扁存在,所以單純的“壓下”已不能完全反映實際變形,而應改用平均直徑減縮率表示。孔型的寬度也不取決于金屬的寬展,而完全取決于管體的壓扁擴展程度。因為這時實際的金屬寬展值與壓扁的擴展值相比太小了,可以略而不計。不過金屬寬展對軋件橫剖面上壁厚不均的影響還是很大的,仍然是熱軋無縫鋼管縱軋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之一。熱軋無縫鋼管縱軋的基本變形參數應是減徑率、減壁率和伸長率。
連紮無縫鋼管管機有幾種形式?
連紮無縫鋼管管機是把毛管套在長芯棒上,送入并同時在沿軋制線順次布置的多個機架中軋制。連紮無縫鋼管管機按其芯棒操作方式不同,可把它分為全浮動芯棒連紮無縫鋼管管機(簡稱MM,它是 Mandrel Mill的縮寫)、限動芯棒連紮無縫鋼管管機(簡稱MPM,它是Multi-StandPipe Mill的縮寫)和半浮動芯棒連紮無縫鋼管管機(Neuval)三種類型。按機架數量可分為常規式(即MPM,7~9架)和少機架式(即MINI-MPM,3~5架)兩種;按照軋輥數目可分為二輥和三輥軋管機兩種形式。
連紮無縫鋼管管機的發展可分幾個階段?
連軋管法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方法,1882年開始工業生産嘗試,至今已經曆了四個發展階段。1930年前是第一階段,發展的是Fassel連紮無縫鋼管管機,其技術特征是:交流電動機集體傳動;全浮動芯棒軋制;低軋速(最後機架出口速度不大于2m/s),機後無張力減徑機。第二階段從P.A.Foren 提出直流電機單獨傳動的連紮無縫鋼管管機到20世紀70年代初,發展的是第二代連紮無縫鋼管管機,其技術特征:直流電動機單獨驅動;全浮動芯棒連軋;機架與水平面成45°角布置;最後機架出口速高達7m/s;軋後管長最大達33m;機後配有20~28個機架的張力減徑機;整個過程開始采用計算機控制。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後,發展的是第三代連紮無縫鋼管管機-限動芯棒連紮無縫鋼管管機。限動芯棒連軋管法是1959年開始研制,1978年用于工業生産。其技術特征是:短芯棒限動或半浮動連軋,芯棒可内水冷;機架用直流電機單獨傳動;機架與水平成45°角布置;限動芯棒連軋機後配有3~4架脫管機,在軋線上脫棒;機後配有張力減徑機;整個過程采用計算機控制。第四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,主要是對限動芯棒連紮無縫鋼管管機本身加以改進和完善,如一組芯棒循環輪流工作,提高芯棒限動速度以提高芯棒壽命;改進機架結構、縮短機架間距以減小芯棒工作長度;改進換輥方式以縮短換輥時間并減少備用機架的數目;提高自動化水平等。從80年代開始至今,投産的絕大多數是限動芯棒連紮無縫鋼管管機組,個别是半浮動芯棒連紮無縫鋼管管機組。